海月轩书画收藏网
 
业内信息
 

判断一幅作品质量的标准是什么?

 

        艺术品的质量不同于商品,普通的商品只要造型好、经久耐用就是质量。而艺术品的灵魂是人的精神与思想,如果没有这一点,再好看、再有技术性的作品也没有艺术价值,只有装饰价值。这似乎是一个不难理解的问题,然而如何判断作品是否具有精神性和思想性,又如何判断作品的技术水平,却是一个极其微妙且复杂的问题。

        “判断一幅作品质量的标准是什么?”她一定不只是满足于感官刺激的,美的启迪是精神的教化,美在某种意义上如同道德,道德是升华人性的,是突破人性中本能私欲的诱惑,追求人类共存的和谐和精神中的理想。我觉得庸俗的作品所满足的是由感官的刺激所引发出人官能欲望的幻觉,所缺乏的是对心灵的震撼上升为精神的品读,而达到这一程度必须是绘画技巧和修养所蕴含着的生命基因和文化信息。  

        首先需要收藏家或欣赏者有相当的审美和鉴赏能力。因为一个人的审美修养并不是自然产生的,它需要长期的视觉熏陶和感受积累。我们说欧洲人普遍的审美水平要比我们高,就拿最明显的建筑和工业设计为例,他们的审美意识要比我们目前强不知多少倍。我这样说并不是崇洋媚外,这就是美育的意义,这是人家几百年的博物馆积累所产生的效果和作用。为什么当今最著名的汽车设计和服装设计出自于意大利,原因就是意大利是最早觉悟审美的民族,是文艺复兴的发源地。说到这里恐怕会有人要反对:“中国是具有五千年文明史的伟大古国,有悠久灿烂的文化和艺术”等等。的确如此,现在能使中华民族有一点自豪感的只有老祖宗的遗产。但我们博物馆制对国民的教化作用要远远落后于欧洲,更为严重的是我们经过文化大革命浩劫,使人们审美意识处于荒芜状态。看着我们今天那些大都市的高楼大厦,看着那些我们所谓自己知识产权的汽车设计与广大民众的需求,就可以知道我们的审美意识差距有多大。因而如今艺术品市场的形成是多么的珍贵,她不仅是画家和收藏家之间的事,实际上是关系到整个民族美育的大事,是造福子孙后代的大事,因此鉴别和把握一幅作品质量的意义是重大的 。作品的思想性和精神性反映在画家对时代文化和人的生命存在是否具有启发的意识,这直接关系到作品绘画技法的创造和价值。我们说一部艺术史既是思想的发展史又是绘画技法的演变史。绘画技法的演变目的是为了适应和推进思想的呈现,也就是形式是为内容服务的关系。举个例子,之所以欧洲人把教堂建造成高耸入云的感觉,就是指引人相信天堂的存在。  

        当前有两种情况在围绕和迷惑着收藏家,一种情况是把艺术作品的质量标准只寄托在画面的制作上,认为只有细腻、逼真的作品才是好作品。当然具备这一特点的肯定有好作品,但并不是所有细腻、逼真的作品都是好作品(如自然主义和学院主义的作品)。古典主义大师的作品之所以好是因为具有人文主义思想的时代背景,使艺术家强烈的精神意志渗透到那宏伟、壮丽、理想的造型当中;而自然主义和学院主义所缺失的正是人的精神思想和生命感受,虽然具有非常细腻、逼真的视觉效果和造型能力,但只是躯壳而已。可缺少对美学研究的人们往往首先会被视觉的细腻、逼真所打动。画展中我们常常听到有人惊呼:“画得像真的似的!画得像照的似的!”虽然每一个中国的画家都熟悉“论画以形似,见于儿童龄”的道理,但还是不能被观众的“赞叹”而惊醒。诚然,能达到细腻逼真也不是一件容易的事,它包含着相当的基本功和绘画技巧。但艺术如果不赋予基本功和绘画技巧以心理感受、精神意志,那它必然是僵化的基本功和僵化的技巧。准确地说,基本功和技巧并不是一种客观的存在,并不是一旦掌握了就永远能创造艺术。而事实上是艺术家的精神意志激发自己所掌握的知识与技巧对自然与生命感悟的表现。艺术家如果缺乏精神意志,那他的知识与技巧将得不到创造性的发挥,就必然沦为自然的奴隶。艺术一旦完全转摹自然便失去了艺术的品格。

        另外一种情况截然相反,就是完全不顾作品在绘画学理上的审美价值,把艺术的标准虚幻在观念哲理当中,导致艺术家等同于策划家,甚至一个文本形式的说明就可以称做艺术品,彻底颠覆视觉审美形式和经验,击碎了长久以来艺术品在人们心中滋生的温情,以暴力性的面孔猥亵人们的情感与精神。艺术作品虽然具有技术和精神的双重特质,但并不能明显地割裂开来看待。因为艺术品中的技术一定是受精神控制的创造性的应用和发挥。相反,艺术的精神也一定是体现在技法的表现当中。对一幅作品优劣的判断,除了构图、造型、色彩、技法、形式等方面的知识和效果之外,更为关键的是要突破对自然表象的依赖,挖掘自然内在生命的本质,这就是“似与不似之间”的道理。白石先生所讲:“太似则媚俗,不似则欺世”,其实已经很明确地道出判断艺术的标准。
   

                                                                                                                 摘自忻东旺博克

 

 

   




                                                                 点击(22756)次


联系电话:18562261355    曲先生    技术支持: 锦东工作室      后台管理

版权所有:  鲁ICP备06015505号
是本站第 位访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