罗中立:儿子是我最满意的作品
罗中立17年来的首次个展“罗中立:置换的描绘”将于今晚在苏州博物馆举行开幕酒会,明日正式对公众开放。在这次展览中,中国美术馆30年来首次外借展出的《父亲》格外引人关注。昨天,在苏州博物馆现代艺术展厅,以罗中立的作品《父亲》为背景,罗中立和儿子罗丹以“父子对话”的形式接受了重庆晚报记者的独家专访,以艺术之名,坐在《父亲》前谈父亲。
父亲眼中的《父亲》,儿子眼中的《父亲》
自1981年《父亲》被中国美术馆收藏之后,罗中立30年来和自己的这幅作品面对面的接触也仅有4次。本次展览之前,罗中立最后一次看到这幅作品,是在 2000年成都举行的第一届双年展上,有趣的是,这也是1981年出生的罗丹首次亲眼看到父亲的这件作品。罗中立回忆:“那会儿罗丹还是一个‘耍娃儿’,整天骑着摩托车到处跑。”时隔11年,当两父子再次面对这幅作品时,罗丹已经是小有名气的青年艺术家。
罗中立:后悔颜料用得不够好
站在《父亲》前,罗中立第一句话是感叹:“画有些发黑了,当年在黄桷坪街头买的颜料质量不够好。”罗中立也总结,当年非常多使用的肌理效果,也成为他三十年多来创作中的重要元素。1980年,在思考了长达一年时间之后,罗中立在川美搭起一个小棚,开始了长达三个月的闭门绘画,从此命运发生了神奇的变化。罗中立向重庆晚报记者回忆,当年《父亲》被中国美术馆收藏,拿到450元的收藏费后,全班20多个同学都为之兴奋,他也豪爽地请班上所有人在黄桷坪的“一品香”奢侈庆祝。
罗丹:看完作品对父亲很服气
“书本上、画册上的图片和亲眼感受还是有很大差异的。”罗丹说在亲眼看到《父亲》前,已经经过了专业的训练,因此看到的时候,“除了觉得震撼,就是对父亲很服气。”和罗中立创作一幅作品需要长时间准备不一样,罗丹说,年轻的艺术家有适合自己的方法,比如,他就会借助现成的图示并享受科技带来的便利。
父亲眼中的儿子,儿子眼中的父亲
当罗中立和罗丹并列坐在《父亲》面前时,抛开年龄,你也可以分明地看到是两代人。罗中立穿着短裤,很朴实的T恤,身上唯一的电子产品可能就是左手上的手表。罗丹则不同,像一个十足的摇滚青年,单反、苹果玩得非常熟练。但按照父子俩的话说:“这并不影响我们成为最好的朋友。”
罗中立:他是我最好的作品
和大多数父亲一样,谈到儿子,罗中立的脸上总会流露出一种含蓄而充满幸福感的笑容。他对儿子在艺术上的造诣自然看重,但并不最为看重,他最希望的状态是儿子能在自己独立的圈子有所作为。而他最欣慰的是儿子在做人上,达到了他认为理想的标准。罗中立说:“在川美,很多家庭都把罗丹当成小孩的楷模,教育孩子的时候总是说,你们看人家丹丹怎么怎么样……”而最让罗中立高兴的是,一个对他本人很有意见的老师对其他人说:“罗中立不怎么样,他这个儿子教育得好。” 罗丹背过身去接电话,罗中立悄悄地对重庆晚报记者说:“他是我最好的作品,最满意的作品。”
罗丹:在漆黑时他给了我光
在罗丹的印象中,父亲的感情一直比较含蓄,他形容“父亲会构造一种倾注着感情的环境、气氛来包围你,但绝不会说出我爱你。”1998年,罗丹随父母赴欧洲旅行,在尼斯他们租着摩托车一路奔赴摩洛哥,父亲载着母亲,一路上阳光灿烂,但在加油站,一位吉卜赛少年趁着罗丹疏忽,骑着摩托车绝尘而去。罗丹说,当时摩托车的押金是一万法郎,对于他们来说完全是天价,顿时觉得两眼一抹黑,更要命的是他们还必须用剩下的两辆摩托车骑回尼斯,“我觉得我们是在一条没有漆黑尽头的道路上前行,我很想死。”在罗丹这种绝望情绪下,罗中立很淡定地轻轻拍了下罗丹的肩膀,“小事情,你是男子汉,人生的道路还很长,要往前看。”父亲短短几句话,一下让他觉得眼前有了光,“小时候他会打我,骂我,更多对他是一种怕,这是我第一次感受到父亲对我的感情厚度。现在他在我眼中是导师和朋友,最好的朋友。”
父亲最想画的画,儿子最想画的画
梳理罗中立本次画展60幅作品的脉络,会发现罗中立从《父亲》为代表的意识形态浓厚的写实人物肖像,一步一步在向夸张的、自由的、具有强烈生活气息的场景式绘画过渡。而如果要把罗丹的画也一起陈列,会发现个性更为简单鲜明。罗中立说:“这是因为中国越来越开放,让艺术回到了自身的规律中去。”
罗中立:想和儿子联手创作一幅作品
艺术创作30余年,罗中立说最想实现的一个心愿,是和儿子联手创作一幅作品,“我希望我和儿子的关系,不仅是父子,还是艺术上的同伙,我特别想通过艺术来呈现我们的父子之情。”但他也表示,目前罗丹还没有这样的想法,他尊重罗丹的选择,“但我相信会在某一天,我们会在艺术的领域中进行更深层次的切磋。”
罗丹:作品中融入了父亲的幽默
迄今为止,还没有人为罗中立画过肖像,这件事会不会通过罗丹来实现呢?罗丹说,他不希望那么明显地去表达,这样很容易被人误解为制造噱头。但在他的作品中,人物的造型、神态其实都有父亲的影子,“其实我父亲是懂幽默的人,在制造幽默上他甚至是个天才,只是大家没有看到,或者忽略了他的这一面。而我也把他的这一面融进了我的作品中。我的每一件作品都有很多父亲的线索。”
●关于成长
罗中立:小时候是希望他能多接触一些,钢琴、小提琴、文学等等,后来他有了明确的方向之后,就不再干预了。
罗丹:我有过比较反叛的时候。父亲留过学,对西方文化有很深的了解,加之他艺术家的身份,他自己也曾叛逆过,他很明白叛逆不等于坏。而这恰恰是人生很重要的阶段,能带给我丰富的体验和对生命的不同感知。我很感谢他在我叛逆期间没有过多地束缚我。
●关于恋爱
罗中立:在媳妇的问题上,我尊重我儿子的选择。
罗丹:父亲叫我自己拿主意,建议就是没有建议,父亲常给我说,你的生活是你自己的。就我而言,我肯定会考虑两个人的交流,要坦诚、同时也能够让我全身心地投入到艺术创作中去。
●关于名字
罗中立说“罗中立”:中是按照辈分来的,父亲这代人经历了旧社会到新社会,也经历了新社会的各种运动,他们这辈人为人比较谨慎,因此也是希望我能早日懂事,早日“立”起来,不要介入到这些运动中。
罗中立说“罗丹”:当时罗丹还未出生,在画大卫的素描课时,同学们就热情地为我的孩子取名。取了很多如“罗曼・罗兰、罗丝钉、罗丝帽、罗汤鸡……”我虽不知道是男孩,但想着望子成龙,所以就借用了当时为数不多被中国人所熟悉的雕塑大师名字罗丹。(雅昌艺术网编辑 孟玉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