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墨问题”是中国当代艺术的主体性问题之一,在1980年代的现代主义文化启蒙运动和全球化的后现代主义思潮中,“水墨问题”都在中国当代艺术中扮演前锋角色。也就是在1980年代中期的中国水墨画艺术的实验中,曾使用过多个概念:现代水墨、实验水墨、表现水墨、都市水墨、观念水墨、抽象水墨等。当时的理论家和批评家栗宪庭、周韶华、皮道坚、彭德、黄专和刘骁勇等人都投入对“水墨问题”的探讨和研究,在面对西方现代艺术时,它具有某种文化身分的指涉;在面对当代艺术时,它又是一种本土性的文化自我生成样式。当时对中国的“水墨问题”理论研究和讨论奠定了现在对“当代水墨”的基本认识。但作为收藏门类,1990年代初期也只有最早涉足中国当代艺术的香港画廊关注和收藏,相对于传统水墨收藏领域,这板块所占的分额甚至可以忽略不计。直到2005年,随着中国当代艺术收藏市场的热潮,关于“当代水墨”的水墨画才和当代艺术中的油画和装置在市场上拉开距离,并从2011年开始在海内外形成一股“当代水墨”热潮。但此番水墨热潮和前面提到的1980、1990年代的文化和市场情境截然不同,有别于1980、1990年代由水墨理论研究引起的关注,现在这一波热潮是由资本的力量推动。
这里谈的“当代水墨”热潮涉及范围,是从中国当代艺术门类里划出来的一部分,其还属于当代艺术范围的一部分,中国历来存在的“雅贿”体制下而推出的水墨艺术家,并不在这次的水墨热潮里,因为这些画家的价格一直很高,且一直很火热。现在的当代水墨热潮范围大致可分为两部分:一是当代工笔画(又称“新工笔”)和以水墨为媒材表现当代观念的作品(又称新水墨);另一类是在1990年代以来发展至今的实验水墨。这类偏向观念、实验和抽象水墨一直在海外华人市场受到欢迎。从2011年开始的中国水墨热潮与海外水墨热潮有一定的不同,中国主要集中在新工笔和新水墨这两部分,这可能与中国、国际两套不同的收藏体系有关。本文主要集中分析中国出现的新水墨和新工笔热潮。
为了不混乱概念,笔者先简单区分水墨画的几种说法。首先当代水墨的概念是相对于传统水墨而言,技法上来说,传统水墨主要承袭中国古代绘画的样式、笔墨和构图,其收藏群体集中在中国政府和企业部门;当代水墨同传统水墨有质的不同,其吸取了西方艺术的样式、观念和形态,收藏群体和收藏中国当代艺术的群体基本重合。在当代水墨这个类别下按照题材、技法、观念和样式的不同,又分为现代水墨、实验水墨、表现水墨、都市水墨、观念水墨和抽象水墨,这些类型的水墨作品,创作主要集中在1980年代中期到2005年之前,在当代水墨线性往下发展过程中,出现了一批七○和八○后从事水墨创作的艺术家,又分为新水墨和新工笔。中国近几年兴起的新水墨热潮,主要集中在这板块,这股新水墨热潮既有1980年代的理论铺垫,又与早期香港和台湾画廊对早期现代水墨的持续关注和推广有关。
图片资料
海外关注当代水墨,带来市场信号
看近几年国际对当代水墨领域的关注,主要集中在现代水墨、实验水墨、表现水墨、观念水墨和抽象水墨。国际对这个范畴水墨的关注,势必给中国水墨市场释放出一个信号:中国水墨画才是未来可和西方艺术相提并论的门类。对中国的一、二级市场而言,已失去了对早期当代水墨的市场先机,在这种情况下,如何在下一波当代水墨中拔得新水墨头筹就显得非常重要,这对中国市场而言,提前挖掘这板块的市场空间当然有利可图。从周边来看,和近几年海外对中国当代水墨的一系列展览和拍卖运作有关,海外释放对中国水墨关注的信号对市场起了信心作用。作为中国当代艺术话语权的建立者,西方人在炒热中国当代艺术之后,开始对中国当代艺术中的水墨艺术家表现出浓厚的学术和市场兴趣。西方画廊、美术馆和拍卖公司近几年展开了对中国水墨画的研究和收藏。但中国学术领域和美术机构早在2000年广东美术馆举办“中国水墨实验20年”,就梳理了中国当代水墨,但中国的理论和美术馆展览并没有带来水墨热潮,相反的,当海外美术馆和画廊拍卖行在介入当代水墨领域时,中国当代水墨热潮才被带动,真是有趣的中国现象。
西方的美术机构为什么要介入中国当代水墨?中国当代水墨是从中国的社会土壤里生出来,但和传统水墨有质的不同,是源于对西方艺术样式、观念和形态的吸纳,是中国文化处在变化时期的直接文化产物,艺术家透过传统的笔墨、纸张和技法融入描绘他们所认为的世界。西方的美术机构也在试图透过对水墨画这种独特艺术样式的研究,来观察或是观看自身的文化,当代水墨画在文化上的双重性,给西方美术机构提供了一个可介入的开口。有鉴于此,西方关于中国当代水墨画的展览在近两年变多了,其中不乏重要艺术机构,如2013年初大英博物馆举办的“中国水墨画展”、法国吉美博物馆的“文人石与中国艺术创作之路”、波士顿美术馆的“与古为徒:十位中国艺术家的回应”,以及今年12月纽约大都会博物馆的“水墨艺术:中国当代绘画的前世今生”中,都能看到西方美术机构对中国当代水墨的关注。但现在西方美术机构做关于中国当代水墨画的展览,很难和中国1980、1990年代的中国水墨相提并论,当时环境的中国理论和批评家自发对自身文化的研究,现在西方关于水墨的展览缺乏这种理论研究和思考,关键和核心问题是没有本土文化土壤支撑,海外的展览和研究也仅是起了中国当代水墨在海外的基本认知的推广作用,要将这一课题深入往前推进,还需要中国和国际的双重理论研究共同进行。
从中国当代水墨在西方收藏市场的角度来看,西方普通收藏者基本很难介入,文化上的差异性让他们很难理解水墨画笔和墨的感觉。西方对中国水墨的认知方面,1990年期香港和台湾的画廊和美术机构做了突出贡献,香港和台湾的政治属性让他们不会推荐当时的中国传统水墨画给西方,西方透明化的交易市场,也不可能接纳当时中国官方体系的传统水墨画,所以从一开始,西方市场接收到的就是当时当代水墨作品。从作品流通渊源看,就不难理解现在西方社会对观念、实验和抽象水墨的推崇了。近几年众所周知,中国内地富人移民西方的热潮越演越烈,在海外拥有优越经济基础的华人拥有强大购买力,恰好当代水墨在文化上的双重性更容易被华人收藏家接受。这对西方画廊和拍卖公司来说,有巨大的可挖掘市场空间。
图片资料
率先将中国当代艺术推向国际市场的两大甩卖公司佳士得、苏富比,近两年即将目标对准中国当代水墨。纽约佳士得私人洽购部在今年亚洲艺术周期间,推出“阅墨──中国当代水墨画展”,展出李华弌、徐冰、杨诘苍等九位当代艺术家25件作品。苏富比也在同时间于其自家画廊推出首展“SHUIMO水墨:中国当代水墨展售会”,集合了李华弌、蔡小松、谷文达、李津等14位艺术家45件水墨作品。据悉,这两家拍卖公司的中国当代水墨展览几乎销售一空;具全球影响力的中国当代艺术家如徐冰、蔡国强、谷文达等的当代水墨作品亦已成为市场新贵。香港佳士得中国书画部国际总监江炳强也毫不避讳地指出:“我们希望透过举办一系列展览,推广中国当代水墨画,把这类别渐渐发展为独立拍卖”。对国际拍卖公司选择以展售方式推出中国当代水墨,相信一定程度上和中国水墨领域历来存在的独有买卖方式有关,这迫使二级市场在运作当代水墨作品时,需更加灵活的服务藏家。
中国二级市场,占领新水墨先机
中国当代水墨早期观念、实验水墨和现在新水墨和新工笔相比较,虽都是水墨,但是当早期水墨融入西方的艺术观念和形态,中国的受众面与市场价位和新水墨新工笔存在一定的差距和年龄上的错误。最早进行水墨实验的艺术家,如谷文达、徐冰、李华弌、邱志杰、王川、李津等人,早年并不被中国传统水墨收藏圈认可,他们的收藏市场集中在华人收藏圈;但经过海外市场近30年的推广,一波艺术家价格已经很高,早期作品普遍流通在海外市场,作品征集是困难之处。中国新晋藏家是否还能接受已经高涨的价格是另外一回事,所以收藏这些艺术家作品的藏家越来越小众。面对这样的情况,中国一二级市场更倾向于挖掘新一代以水墨创作的艺术家,所以现在中国的水墨热潮和现在西方的水墨热潮存在艺术家年龄的错位,中国的水墨热潮,更多偏重于出生于1970∼1980年代的艺术家,这年龄阶段的艺术家作品价格还没那么高。如果将早期当代水墨和现在新水墨视为两极,新水墨在中国可算是较容易被新藏家、尤其是新生代藏家接受的艺术板块。第二,传统水墨市场和当代艺术中油画市场经过多年发展已经很火爆,风险也在积累。相比之下,当代水墨市场的上涨空间更大,所以各大甩卖公司纷纷来挖掘这部分,可说水到渠成。
2012年春拍中,中国嘉德首次推出的新专场“水墨新世界”共有53件拍品,总成交额达人民币1379.89万元,成交率达92.45%。此场有当代艺术家谷文达、方力钧、毛焰的水墨作品,其中赵无极一张106×106公分的作品并未成交,而估价在人民币50万元以下的新水墨作品全部成交。2013年春拍则推出“中国当代书画专场”,将当代传统水墨和新水墨放在同一场拍卖,总成交额人民币1亿467.3万元。七○和八○后的新水墨艺术家早在2005年左右就出现拍场,价格一直处于较平稳的状态;2011年之后,价格上涨的速度变快。2012年秋拍北京保利首次推出一场名为“中国当代水墨的中坚力量”夜拍,49件成交44件,成交率86.27%,成交额高达人民币3,386万元。2012年秋拍北京匡时也首次推出“当代书画专场”,既包括当代水墨艺术家的重要作品,也涵盖了年轻新锐艺术家的水墨作品。此外,北京荣宝、香港天成国际拍卖都纷纷开设水墨专场。
相对于火热的二级市场,中国经营当代艺术的画廊并没有受到影响,仅有如红门画廊和亦安画廊等这几家一直关注水墨问题的画廊,今年做了关于当代水墨的展览,主要是也以七○和八○后的年轻艺术家为主。中国机构和美术馆在这方面动作也不大,据悉仅有今日美术馆会于今年专门开设“水墨馆”。一级市场方面,中国画廊界和台湾、香港甚至国际画廊存在差异,早在1990年代,包括香港万玉堂、汉雅轩、对比窗画廊等就开始介入和经营早期中国当代水墨作品,今年5月汉雅轩为邱志杰举办个展,其中多为艺术家的水墨作品,相信和这波海外水墨热潮有关。从中国一级市场来看,新水墨同样遭遇如当代艺术的普遍命运:一级市场过弱,二级市场表现超过一级市场。中国嘉德在拍卖中,特意注明上拍的作品大多来自艺术家本人。二级市场本身就是资本运作,一直在找新卖点,突然之间所有拍卖行都加入,但当代水墨没有足够的一级市场基础,所以这种突然的爆发存在很多风险。现在新水墨的市场前景被看好,有部分画廊和经纪人开始介入新水墨市场运作,是非常好的市场讯号,但当代水墨市场的一级市场推动工作仍旧任重道远。
学术价值和市场价值还没有定论
因当代水墨的价格相对于传统水墨和当代油画一直走低,所以很容易呈现往高走的趋势,随着各种当代水墨艺术活动增多,与之相关的各种市场问题也随之产生。由于书画领域长期存在的“润格”及自古就有的上门求画之风,已然很难再用简单的市场定价方式来决定作品价格。同时,在这样的状况下,画家自我定价成为一种独立于拍卖和市场之外的定价方式而被一部分人认可。撇开定价方式不谈,传统水墨领域长期存在的“雅贿”问题特别值得当代水墨领域警惕。面对这种情况,艺术家作品定价如果不在合理范围内,若提前预支未来,总有一部分人要为此买单,泡沫总有破碎的一天。尽管中国艺术品市场中,大甩卖行比画廊的市场检验功能更强大,二级市场对当代水墨的影响力远远大于一级市场,但当代水墨亦不能回避挑战,没有一级市场做前期理论铺垫、研究和市场推广,炒作出来的价格更没有稳定根基,加之很多新工笔和新水墨作品的艺术和学术价值,长期来看都不那么重要。
如果将1980年代看作“水墨问题”颠覆的十年,那么1990年代以来的当代水墨创作则处于”重建”阶段。经过30多年发展,对当代水墨的创作发展而言,我们仍需要以传统为基点,在文化现代性的框架下、在既有的艺术史的上下文关系中,拓展作品的言说与表达方式,将作品的文化要求与当代文化语境有效结合。对当代水墨的市场前景来说,新水墨和新工笔画如何真正走向国际,被海外市场认可还面临许多困难,其中最大的障碍就在于我们自身尚没有一套较规范的运作方式。对讲究作品出处来源的西方市场来说,新水墨作品出处太不透明,所以他们更倾向购买有国际知名度的当代艺术家水墨作品。对欣赏单色水墨有困难的西方人,他们无法辨别各时期中国水墨和当代水墨、新水墨的细微差别,也无法找到不同水墨画样式的欣赏语境。因此,当代水墨仍需建立相对有效的价值评判尺度和批评话语,这种“重建”不仅体现在具体的市场流通环节上,也体现在一、二级市场的拣选和检验相互配合的建构中。如何让中国新水墨市场避免出现如当代艺术,大量粗制滥造作品充斥、各路藏家进退两难的局面?如何让中国新水墨市场进行理性的学术拣选和市场检验?这些都需建立在拥有理性藏家的基础上,没有理性的藏家,就没有理性的新水墨市场。